前些日子,我有幸參加了在廈門五一文化廣場舉辦的“廈門外服公益日”活動,目睹了廣大市民熱心公益,慷慨解囊,積極奉獻的動人景象,深受感動。過去,我總覺的慈善公益離我們很遠,其實,慈善公益就在我們身邊!通過親身參加公益活動,加深了我對公益活動的認識。
“廈門外服公益日”是由市總工會、市文明辦和市外僑辦指導,廈門市對外服務中心舉辦的大型廣場公益活動。內容比較豐富,有義捐、義賣、義診、義演、義務咨詢、義務獻血、義務宣傳以及才藝展示等等,自覺參加公益活動的市民異常熱烈。他們有的是代表企業,大都是個人自覺參加,有學生、有領導,也有普通市民,還有一些老外,所有前來參加公益活動的人們都懷揣著一個共同的目的,為了公益慈善,奉獻愛心,盡自己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。本人也收集了一些學用品、工藝品參加義賣。所有義賣所得悉數捐給市總工會,用以幫助困難職工。個人貢獻很小,但收獲很大。
我以為參加公益活動完全是一種自覺的行為,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,做一些有利于社會公共的事情,這是一種個人自覺的思想意識,是“天下為公”思想的具體體現。公益在于人們的內心,不需要聲勢浩大的規模,不需要慷慨激揚的演說,公益就是:我們輕輕撿起的垃圾;給予身邊人的一個微笑;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;晚歸的時候不擾人清夢;不輕易說一句傷害別人的話語;給予老弱病殘等困難人群的一點照顧,這也就是公益了!
公益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。每當我們的國家社會發生重大災害事故時,都有許許多多的仁人、志士、明星、企業家們慷慨解囊,救助幫扶。作為普通百姓,我們也同樣可以有所作為,那就是積少成多,匯聚涓涓細流,幫助弱者以解困,救助那些處于危難中的人群。
公益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品德。需要我們在內心樹立起“愛心獻社會,真情暖人間”的忘我情懷,尊崇“奉獻、友愛、團結、互助”的精神,堅信以我們的自覺行動能夠改善社會的風氣,可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未來。
公益能給人們以內心的慰籍,喚起人們內心的良知。如今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現實里,人們多少都有來自各方面的生活壓力,在內心建立一種不求功利,不謀欲望的平穩心理,公益是一個很好的表達形式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,善待他人,也就是善待自己,公益能使人充實,更能讓人樂懷。
慈善公益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,我們在建設美麗廈門、國際化廈門過程中,慈善公益對于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,值得熱情提倡并加以大力推廣。(伍中和)
上一篇: 奔跑吧,讓幸福更簡單! 下一篇: 聚焦對外服務主題,共謀對外服務發展 |